English

兰若绿屋纠纷的思索

1998-10-26 来源:生活时报 本报记者 莫春 我有话说

尽管随着兰若的离开,绿屋三层停业易主的风波告一段落,但是这一事件却引发不少思索。

如今商业大环境不算景气,一些商家为赚取利润,放松管理,鱼龙混杂的现象并不鲜见,然而,是否大家都这样,就认为自己也可以?不然。“没有规矩不成方圆”,管理好、信誉佳的商家具有竞争优势。

由这场纠纷,一些人也开始怀疑绿屋会不会也饰演一个商业的悲剧性角色?绿屋百货总经理尹铁铮说:绿屋的经营管理模式是国外商业通用的,即由商业管理公司来招商,进行经营。关键在于管理,对商户资质和商品质量严格把关。从国外商业情况看,商业已告别了大而全的百货商场式模式,绿屋倡导的是主流消费,同类商品品牌齐全,价格适合百姓消费。而且,绿屋一向注重管理,这次与韩国商户签约,也是先审查商户的资质,如销售国外商品有无代理证,再签约。

有人在分析原因时认为,兰若公司之所以经营不利以至欠租,主要由于两方面原因:一是资金实力不雄厚,其在绿屋三层的经营面积达2500平方米,如果没有一定资金支持,再加上市场的波动,承担不了风险则欠租在所难免;二是经营管理经验不足。如韩国商品不同于法国或意大利商品,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品牌形象,而韩国商品的价位还较高。这样就造成了消费者不认可的结果。

这次纠纷也给其他公司敲响了警钟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